查看原文
其他

炮王怒吼震东南,漳厦门户胡里山

汉疆唐土 方舆论坛 2023-03-16
作者:汉疆唐土

福建位于东南沿海,自古海上贸易兴盛,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之一。
自明清以来,福建沿海屡屡遭遇海上强敌入侵。福建,也是近代中国海军的发源地,福建的海防工事独树一帜。现存福建海防炮台的代表,就是位于厦门的胡里山炮台。
胡里山炮台,位于厦门岛东南端的海岬突出部,三面环海,该地扼厦漳泉三地通出海航道之要冲,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。现存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炮台存有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口径280毫米海岸炮一门,为世界现存最大的海岸炮。
胡里山炮台的地理位置‍
现存的厦门胡里山炮台口径280MM的克虏伯火炮
早在明代,胡里山就设有炮台,并有明军驻守,御倭防夷。
清代,林则徐虎门销烟后,中国沿海局势日益紧张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为加强厦门的海防,时任闽浙总督颜伯涛在厦门岛南端的白石头至沙坡尾一带,建了全长1667米,高3.3米,厚2.6米的花岗岩石壁,安装100门国产前镗火炮,称为“石壁炮台”(其中有一门火炮重达10000斤)。英国人称为“长列炮台”。
石壁炮台的复建模型
由于长期闭关锁国,清廷对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几乎一无所知。清军构筑的长墙高台式炮台,是模仿葡萄牙人17世纪初修筑的澳门炮台。此种炮台,守军、火炮、火药库均处于露天状态;火药库容易被击中引发爆炸;守军无防护掩体,敌方炮弹一旦击中炮台,砖石飞溅,反而增大了炮弹的杀伤力;炮台两翼及侧后不设置防御兵力,很容易遭到敌人的侧翼包抄。再者,清军的火炮制造工艺与明末无异,早已落伍;火炮的射程近、射速慢;炮弹命中率低,实心炮弹威力小;火药质量低劣;火炮炮身笨重,转移困难。并且,清军训练水平低下,战术呆板;战斗力与船坚炮厉、装备精良的英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。但是,当时的闽浙总督颜伯涛却很自负,以为凭借着那门10000斤的火炮就可“一炮毙敌”。
1841年8月,英国海军上将威廉·巴加(W. Parker,Rear Admiral)、陆军少将卧乌古(Hugh Gough,Major-General)率领37艘船只、2700余人的军队抵达厦门海面。
8月26日,英军从四个方向对石壁炮台实行攻击。
第一个进攻方向:下午14点30分,英舰“威厘士厘”号、“伯兰汉”号和“班廷克”号,在石壁炮台以南400码处抛锚定位,在海面上直接炮击石壁炮台。中英两军在火炮制造、炮弹制造、火药制造、战舰制造、官兵作战素质、指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差距,战斗呈现一面倒的态势。英军舰炮连连击中石壁炮台,杀伤清军;清军的火炮由于射程短却根本打不着英军战舰。
第二个进攻方向:下午十五时四十五分左右,铁壳轮船“弗莱吉森”号(Phlegethon)和“复仇神”号(Nemesis)搭载着英军18团和49团,在石壁炮台以东的海滩登陆,正面进攻守台清军。其中18团向西北方向攻击,占据石壁炮台后面的高地,然后由北向南、从上向下攻击石壁守军;第49团沿海岸攻击,从炮台临海的炮洞、墙垛处攻击炮台。
第三个进攻方向:两艘蒸汽护卫舰“西索斯梯斯”号(Sesostris)和“皇后”号(Queen),搭载着登陆英军,于下午十六时在南普陀登陆,向东攻击石壁炮台守军。
第四个进攻方向: 英舰“卑拉底士”号(Pylades)、“巡洋”号(Cruiser)和“哥伦拜恩”号(Columbine),进攻石壁炮台以东白石汛(今环岛路曾山站附近白石炮台)等几个小炮台,随后,英军登陆,再向西攻击石壁炮台守军。
英军第18团首先攻破炮台的后门,蜂拥而入,守台清军大部溃逃,少部清军与敌肉搏。下午十六点三十分左右,石壁炮台沦陷。在石壁炮台指挥作战的清军金门镇总兵江继芸投海自尽;清军游击张然中炮牺牲。战前高调宣称要“一炮毙敌”的闽浙总督颜伯焘仓皇渡海,逃往大陆上的同安县城;岛上清军纷纷溃逃。
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厦门战役,持续交火不到三个小时,以清军惨败收场。守卫厦门岛的清军主力有5680人,厦门周围另有练勇、水勇、乡勇、义勇12481人,清军人数共计18161人;死亡324名;水师战船被俘虏26艘(内载火炮128门)。攻打厦门的英军2700余人,死亡2名,伤15名。
鸦片战争,把清政府闭国锁国结出的恶果在军事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。那就是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、军事思想落伍,部队的战斗力极其低下,在外来强敌面前不堪一击。
1842年至1874年,厦门有海无防。
筹建胡里山炮台经历的波折
胡里山炮台的火炮配置石刻介绍
1874年起,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海疆危机,福建政府屡屡筹划在石壁炮台旧址处重建新炮台。1874年至1894年的20年间,因缺乏资金,胡里山炮台从“议办”、“筹办”、“停办”、“展办”、“延办”,历经五上五下,终于在1894年三月动工“兴办”。这其中,不得不提到谭钟麟。他是有民族气节、注重海防的爱国官员。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转任闽浙总督的谭钟麟“截留新海防捐,输厦门胡里山炮台”,直接促成了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建成。
胡里山炮台南部的城墙
胡里山炮台东部的兵房
胡里山炮台西部的兵房
胡里山炮台两座克虏伯主炮台的北面,通过阶梯下到操场上
 胡里山炮台内部的操场
胡里山炮台北部的官厅及礼堂
胡里山炮台北部的奋武门
胡里山炮台北部的震威门
胡里山炮台的西门
胡里山炮台的西城墙
胡里山炮台的东城墙
1894年修建的胡里山炮台和旅顺口炮台、威海卫炮台一样,都是德国人汉纳根设计建造的工程杰作。炮台原是两个露天炮位,以红毛泥(水泥)建造两座圆形炮池,炮池地表铺设导轨,火炮可旋转360°;东西炮台之间相距约数十米,以地下暗道相通,暗道内有藏兵洞、子药库。营房建在地表上的炮池北面的两侧,官厅建在炮池北面的正中,形成一个矩形,中间的空地即为操练场。营房和官厅兼具欧洲和明清的建筑风格;官厅以北,是开凿、挖掘于后山山洞中的弹药库。胡里山炮台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,总体呈城垣结构,其中两座炮位面积1.3万多平方米。炮台分为炮位、营房和后山三个区,内有暗道、护墙、护城壕、弹药库、兵房、观哨台、官厅等。炮台周围的台基由乌樟树汁和红糖、糯米、砂土、石灰等搅拌而成,十分坚固。
胡里山炮台的东炮台
东炮台的克虏伯火炮输弹导轨系统
东炮台的克虏伯火炮传动系统
胡里山炮台两座280mm克虏伯主炮位之间的地下通道
克虏伯火炮的洗炮水池
胡里山炮台的15生克虏伯副炮(现代仿品)
胡里山炮台护台小炮的炮位遗址
克虏伯护台小炮(仿制品)
克虏伯小炮的规格
1896年十月,西式的胡里山炮台建成。配备德制克虏伯主炮两门,口径28生(280MM);克虏伯副炮两门,口径15生(150MM)(另有一说,克虏伯副炮配置的是口径12生的火炮,两门);克虏伯护台小炮12门,口径9生(90MM).驻守炮兵140名。其中28生的克虏伯火炮最大射程达到19760米。
1874年至1899年,厦门海岸周围陆续修筑了九座炮台,分别是:龙角尾炮台(炮台在漳州龙海区)、屿仔尾炮台(炮台在漳州龙海区)、白石炮台、磐石炮台、武口炮台、曾厝垵炮台、鸟空园炮台、胡里山炮台、燕尾山炮台(炮台在鼓浪屿);其中以胡里山炮台的火炮最先进,口径最大,射程最远,威力最猛。该台向东可支援距离约4500米的白石炮台,拦阻敌舰于水道外;南面则和对岸(今漳州龙海)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,炮台火力可交叉封锁金厦外海进入厦门湾的航道;向西则可协助距离约5000米的磐石炮台,一同追击厦门港内敌舰。向北也可支援岛内陆军阵营。强大的火力加上完善的配套设施,使得胡里山炮台在清末、民国时期一直成为厦门海防要塞的指挥中心、总台。
1911年,尚未加盖的胡里山炮台
1896年至1937年的40年间,厦门能有40年的大致和平时间发展经济、文化,胡里山炮台功不可没。胡里山炮台装备先进,直至民国前期仍在海岸战争中处于优势。“七七事变”前夕,该台驻守炮兵133名,台长张元龙。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后,日本海军封锁中国沿海。日军军舰经常窜入厦门港海域袭扰窥探,企图登陆厦门。据《福建海防史》记载:“(1937年)9月3日凌晨4时,日本海军驱逐舰“羽风”、“若竹”等三舰,突然驶到大胆山灯塔前,列成阵势,首先向白石头炮台及曾厝垵海军飞机场发炮轰击,同时也猛攻胡里山总台。”胡里山炮台的守军使用28生的克虏伯火炮奋起还击。同时,中国守军的白石头炮台、屿仔尾炮台也发炮还击日军舰。双方激战半小时,日军“若竹号”右舷冒出黑烟,似有下沉之势,其他两艘日舰见势不妙,偕同若竹号军舰撤出厦门海域。此后,日舰对胡里山炮台颇为忌惮,虽有“9.12”、“9.14”、“10.23”、“11.8”、“11.10”、“11.23”的袭扰,但都是在大胆岛以外海域远距离盲目开炮,双方相持八个月,日舰不敢开入内港。(厦门方面,宣称日军的若竹号军舰被胡里山炮台的火炮击沉了。但是,据日本防卫厅所编战史称,“若竹”号军舰最终是在1944年被美军击沉于帕劳海域。)
大约在1937年“9.3海战”前后,驻守胡里山炮台的守军为增加炮台的防空能力,用水泥给两座克虏伯炮台加了顶盖。如此一来,露天炮台变成了半地堡式的炮台,两门大炮只能和厦门湾南岸的屿仔尾炮台形成南北火力交叉网;无法进行360°旋转,不能再对厦门岛东部的白石炮台、西北部的磐石炮台、以及岛内的陆军提供火力支持,炮台的火炮威力大减。
图为1938年日寇进攻厦门的路线图,红色箭头为日军进攻方向
1938年5月10日凌晨,日军出动海军陆战队1300余人,在20艘军舰(包括加贺号航母在内)、2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,分三路对厦门实施登陆作战,“厦门保卫战”打响。因日军是在厦门岛东部沿海的五通、黄厝一带登陆,加了盖的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火炮无法旋转360°,不能炮击敌舰、支持守军,作用有限。据《福建海防史》记载:(11日拂晓)“敌机10余架,分向胡里山、磐石两炮台猛炸,并掩护敌军包抄,敌舰又连续炮击,该两台员兵坚决守死(应为死守),抗战尤烈,卒因弹尽援绝,伤亡惨重。”
5月12日上午,胡里山炮台失陷。民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电告国民政府:“胡里山、磐石两炮台台长张元龙下落不明,参谋龚庆霖被俘,生死不明”。
5月13日,厦门失守,日寇占领直至抗战结束。
1938年日寇占领胡里山炮台后的照片
日军侵占厦门时期,曾在胡里山炮台新筑一处榴弹炮炮台
1949年10月17日,解放军攻占厦门;金门为国民党军队控制;双方在金厦之间隔海对峙。
1958年大跃进狂潮中,到处都在大炼钢铁,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火炮已成古董,却被当时驻守炮台的单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出售给废品收购站,西炮台的克虏伯火炮惨遭毁灭,东炮台的火炮幸存。
1937年被加了盖,1958年被卖废品的克虏伯主炮的胡里山西炮台遗址

胡里山炮台的西炮台遗址
1979年后,海峡两岸关系缓和,胡里山炮台不再对台进行广播喊话。
1996年,胡里山炮台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97年,“胡里山炮王”被厦门市政府评定为厦门新二十景之一。
后来,经国家文物局、克虏伯档案馆(Historisches Archiv Krupp)等多方鉴定,现存的胡里山炮台东炮为世界上现存的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海岸炮,2000年被编入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胡里山炮台东炮台的保存完好的28生克虏伯火炮
胡里山炮台东炮台28生火炮的背后
胡里山炮台下的海面
站在胡里山炮台,南眺对岸的漳州
胡里山炮台西城墙上的国产火炮
在曾厝垵炮台遗址出土的五门发熕炮,现在迁至胡里山炮台
出土发熕炮的说明
红夷大炮
铁模炮
如今的胡里山炮台,早已告别了战争的硝烟,炮台所在成了火炮历史博物馆。这些锈迹斑斑、历经沧桑的火炮依旧昂首向前,好像是在向游人诉说着近代中国沉重的海防史。

扩展阅读:

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,福建唯一满族村 | 扼守闽江口的福州亭江炮台 | 航母福建舰出海,回望扼守厦门湾的漳州屿仔尾炮台 | 紧邻金门的漳州浯屿,福建海防五大水师营寨之一 |

打造区划地理旗舰公众号,感谢各位支持,请点个在看或者「分享给朋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